贵宾登录
> 凯发K8 >

与三星堆文物对话

日期: 2024-02-06 10:32

  “青铜尊在埋藏前已经被砸坏,缺失部分未来将通过泥塑、制膜等方式进行修复,预计完成表面清理、取样、尊内CT探明等环节后,修复时间在半年左右。”3月24日,三星堆“上新”热度持续不减,《工人日报》记者来到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,见到了连续高强度忙碌多日的文物修复大师郭汉中,他通过手机照片向记者介绍着一件三号坑出土青铜尊的清理情况。

  照片中,高70余厘米的青铜尊“平躺”在操作台前,郭汉中目光专注、眉头紧锁,小心翼翼地清理着覆土,沉睡千年的精美纹饰清晰可见,这是迄今为止三星堆出土的最大青铜尊。

  3月20日,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阶段性成果发布,消息一出举世瞩目,守在博物馆外的各路记者,还有暴涨的游客到访量,都让郭汉中感到无比幸运——当人们翘首以盼时,他却可以第一时间近距离接触文物。当然,压力也随之倍增。

  1984年,16岁的郭汉中带着对考古的好奇,扛着锄头跟随省考古队进入三星堆两个祭祀坑发掘现场,由此开启与远古文明的奇妙缘分。

  “历史长河中,我们都是匆匆过客,人这一辈子,能把一件事情做好,就不辜负来到世间这几十年。”郭汉中说,每当走进博物馆,看到陈列厅里自己修复的文物作品,内心都会产生极强的职业成就感。

  对于当代人而言,这样潜心追求的精神境界几乎是“奢侈品”。文物修复没有捷径可走,唯有在时光的“小火慢烹”中累积经验,这,让不少年轻人望而却步。来自国家文物局的数据显示,我国有1000多万件待修复文物,而文物修复工作者却只有2000多人。此前,高考高分的钟芳蓉“追星”偶像樊锦诗报考北大考古学专业,一次普通的个人专业选择,竟引发“有没有前途,值不值得”的社会讨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