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宾登录
> 凯发K8 >

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

日期: 2024-02-06 10:32

  1955年,通过浙江省工业厅招聘,柯毓柱分配到湖州电厂做检修工,从此在电力岗位上坚守了40余年。对他来说,是因为热爱才心甘情愿地付出,是因为责任才无怨无悔地担当。

  刚入职那几年,除了向老师傅学手艺,一有休息时间,他就往新华书店和图书馆跑。《钣金工放样图册》、《金属工艺学》、《热处理学》……直到今天,80岁的柯毓柱依旧清晰地记得这些对他影响深刻的书。他说,那时候,有关电力的书籍大多是从苏联翻译过来的,一本要2~3元,而当时他的工资每个月是19.8元,去掉11元多的伙食费等必要开支,实际可支配的只有七八元。但他还是坚持月月买书,几乎成了“月光族”。

  1958年,隶属于浙江电力安装公司的火电大队成立。20岁的柯毓柱被调入火电大队,在火电建设工地上干了30多年。到火电大队后的几年,“”、自然灾害接踵而至。坊间流传着“一个八级工不如农民一担葱”的说法,火电大队的员工从1206人减到104人,大部分人被下放到农村。1958年至1978年的20年间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,全省缺电严重,1977年缺电三分之一。

  1978年之后,少煤无油的浙江步入了电力发展的快车道。新的办电模式下,港口电厂完美契合了浙江的地理优势,一座座沿海电厂拔地而起,从镇海电厂,到北仑电厂,再到台州电厂,都有柯毓柱的身影。

  1981年12月25日,柯毓柱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。省火电公司在台州电厂一期一号机组施工过程中,一台起重量为60吨的塔吊在吊装混凝土炉架时,在50米高的转盘处发生折断事故。

  “上午事故发生的时候,我正好在去台州电厂的路上。下午到达时办公室走廊上站满了人,当时我的心一下子就沉到了谷底。”柯毓柱回忆道,塔吊折断,对施工进度影响极大。

  当晚11点,上级单位领导带着有关人员赶到台州,立即召开紧急会议,商讨解决方案。最大的问题集中在塔吊上,有人提出去上海借一台塔吊,还有人说先将半山的塔吊运过来用。但由于时间上来不及等原因,这些建议都被否定了。柯毓柱提出凯发K8,由火电团队修理塔吊,他认为,他们团队有这个能力。

  柯毓柱当时任火电公司经理。事故发生后,有人告诉柯毓柱,如果事故损失超过10万元,他就可能要负法律责任。如果这起事故影响了一号机年底投产发电目标的实现,那更不好交待。柯毓柱一边忙着修理塔吊,一边准备打官司,电力部也在催他提交事故报告。在修理塔吊的2个多月里,他几乎每天只睡4个多小时。

  担任维修任务的100余名员工在春节假期也坚守工地,部分职工回家过个除夕,年初一就匆忙赶了回来。在省电力局的大力支持下,火电团队解决了塔吊修复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。

  经调查核实节圆柱面,这起事故的原因为构重标重错误,比实际重量少标了6吨多,而且标错的有10多件。而标重不是柯毓柱团队的任务。因此,火电公司没有一个人受到处分,修复的费用还得到相应的补偿。